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程标准

作者: 时间:2019-03-12 点击数:

潍坊工程职业学院

WEIF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

《公共体育课》课程标准

20121026160423975

潍坊工程职业学院

基础教学部

《公共体育课》课程标准

1课程基本情况

课程名称:体育课

课程性质:基础课

计划学时:108

学 分:3

2课程简介

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,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、提高就业能力与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。是以高职学生目前所学专业、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特征为工作任务,以培养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、职业特殊身体活动技能、职业综合素养、良好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,组织有计划、有目的的体育教育公共必修课程。其突出特点是以职业岗位实践能力来设计课程体系,与普通本科院校以宏观的教育理论、直观的运动技能理论,按竞技体育项目体系架构体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方法有明显的区别。

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高等职业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,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、思想品德教育、文化科学教育、生活和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,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合格高职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。

3课程目标

3.1总体目标:

本课程依据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》(教体艺【2002】13号)、《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意见》(鲁教体字【2012】1号)等文件精神要求,以高职学生目前所学专业、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工作任务,以培养和完善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、职业特殊身体活动技能、职业综合素养、良好心理素质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为课程教学目标,以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及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,进行突出职业性公共体育教学。

3.2基本目标:

3.2.1、运动参与目标: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,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,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,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。

3.2.2、运动技能目标: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;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,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;掌握常见的运动创伤的处理方法。

3.2.3、身体健康目标:能测试和评价健康状况,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,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;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;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;具有健康的体魄。

3.2.4、心理健康目标: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;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,克服心理障碍,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;运用适当的方式调节自己的情绪;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。

3.2.5、社会适应目标: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;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。

3.3发展目标:

3.3.1运动参与目标: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;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;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。

3.3.2运动技能目标: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,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,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。

3.3.3身体健康目标: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,全面发展体能,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,练就强健的体魄。

3.3.4、心理健康目标: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。

3.3.5、社会适应目标: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主动关心,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。

4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

以“以人为本”、“健康第一”和“未来可能从事的第一职业岗位能力需要为工作任务”为基本理念,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、提高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设计思路,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,围绕“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、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职业体能、职业特殊身体活动技能、职业综合素养和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”等进行总体设计,突出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健身性、职业性、实用性、趣味性、终身性等特点,全面开创我院公共体育课程的新面貌。

5课程内容与要求(见附件)

6课程实施条件

6.1课程实施

6.1.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,倡导开放式、探究式教学,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。

6.1.2积极探索实用性教学模式,鼓励教学模式创新,努力营造生动、活泼、愉快的学习氛围,提高课堂教学效果。

6.1.3根据体育教学规律和特点,确保教学质量和安全,严格控制教学班人数,确保每个教学班不超过35人。

6.1.4建立健全早操、课外体育活动、社团等的管理制度,确保每个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。

6.1.5对部分病、残、弱等身体异常特殊群体的学生,开设以康复、保健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课程。

6.1.6将运动队的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体系,确保运动队的训练时间、经费和训练质量。

6.1.7全面严格实施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,每年对学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并如实上报测试结果,学校教务、医务、学生处、基础部等部门紧密联系与配合,认真落实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各项规定。

6.2课程保障

6.2.1根据体育教学大纲、课外体育活动、课余体育训练、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实施等工作需要,合理配备体育教师。

6.2.2将体育教师承担的体育教学、课外体育活动、课余体育训练、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》实施等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计算内容,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(专业)教师工作量计算标准一致。

6.2.3建立体育教师在职进修制度,加强教科研工作,开展经常性的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,全面提高高职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。

6.2.4按照教育部颁布的《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、器材配备目录》的规定配备体育场馆设施,配齐体育器材;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,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,努力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。

6.2.5建立、健全体育课程的各项规章制度;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师、学生考核材料归档立案,逐步实现体育课程管理的科学化、系统化和网络化。

6.2.6学校针对本校实际体育课情况,选用或自编体现高职教育特征的高质量校本教材。

7考核形式

根据各个教学专项特点,规定相对统一的评价标准,由任课教师安排学期中的阶段性考核和进行学期末的总结性考核。

7.1考试方法

7.1.1第一、二、三学期理论部分(占10 %):笔试试题由体育部出题。

7.1.2技术部分(占60%):由各专项教师进行技评和达标的考核。

7.1.3学习态度(占30%):由各专项教师与学生评定。

7.2评定标准

7.2.1技术部分:满分为60分。针对各专项考试项目进行百分评定。

7.2.2理论课考试的学期:理论占10 %。

7.2.3学习态度:满分30分。

7.2.4教师根据项目特点采用百分制评定成绩。

注:课堂表现:课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、认真、端正,是否遵守课堂纪律、爱护器材,技术技能表现,进步程度

关于考勤:每迟到一次扣2分,每无故旷课、早退一次扣5分;病、事假不扣分,但记录缺课。所有缺课时数达到总学时数1 /3及以上,则不予进行考试,必须重修,以上扣分均从最后总分中扣除。学生因患病或残疾不能正常上体育课时,应持病例证明,在学期考核时定为缓考,待伤病痊愈后补考。补考项目因伤、病还不能完成时,可由任课教师征得教务处同意后,改换项目进行考核。

8课程资源

8.1教材:大学体育(张瑞林主编,山东大学出版社)

高职体育(贾书申主编,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)

新体育与健康(自编)

高职实用体育与健康(自编)

8.网站: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公共体育精品课程网站(http://12091.qlsww.net/net.asp)

8.3参考资料:

[1]《体育》,周兆欣主编,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;

[2]钱永健、钱俊伟等(编著)《学校拓展训练一一户外体验式学习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;

[3]《健美操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;

[4]《羽毛球技术百答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;

[5]《乒乓球入门捷径》,武文珠主编,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

地址: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南路8979号 邮编:262500 电话:0536-3279469   版权所有 ©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 鲁ICP备05020001号